电子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21年在电机系设立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1958年重建为无线电系,1978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现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两个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四个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2016年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被列入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A-学科。

电子工程系拥有“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TFT-LCD关键材料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以及 “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位置服务与北斗导航”重点实验室、“智能探测与识别”重点实验室、“高速电子系统设计与电磁兼容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并与微软、IBM、TI、华为、中兴等知名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电子工程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35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3人,IEEE Fellow 7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6人、讲席教授3人,杰青7人,优青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电子工程系现有在校本科生550人(三、四年级),在校硕士生781人,在校博士生480人。

电子工程系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雷达信号处理与遥感技术、多模导航与位置服务、高速电路理论与芯片设计、与光电子器件、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射频电路、智能天线等。目前,电子工程系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自2000年以来,电子工程系已获得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第一完成人6项),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和上海市精品课程,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获全国优博提名奖,32篇博士论文入选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自2016年以来,17篇博士论文获得行业学会或校级优博论文奖及提名。动态光网络信令协议性能被IETF接纳为国际标准;ADTB-T成为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电子工程系的全体教职员工将更加齐心协力,立足长远,务实创新,坚持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己任,在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