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本实验室对国内本领域的主要研究发展基金和发展计划,如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均有比较大的贡献:
(1)战略研究方面:作为国家“十二五”宽带网络科技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单位,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高速光通信领域的战略研究,对我国光通信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国家宽带科技发展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2)重大基础研究方面:本实验室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承担了超大容量光网络和高速低功耗光子集成两个重要的973项目,以及15个相关课题,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引领和组织了光通信领域两个重要前沿方向的基础研究。
(3)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本实验室在光通信领域引领和支撑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可信网络”和“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中的“国家试验床”的研究开发,支撑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光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对国家在光通信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示范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4)成果产业化方面:以本实验室光纤同轴混合接入为核心的同轴电缆高速接入技术,已经成为广电行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得到“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研究成果已经SoC流片并批量试验试用,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
国际交流
五年来,实验室举办和承办国际会议和双边学术会议14次,实验室研究人员先后在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和European Conference of OpticalCommunication (ECOC)、INFOCOM等十余个国际会议上担任委员、分会主席、大会主席或组委会主席等职。107人次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实验室坚持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近五年发表SCI论文608篇,总影响因子IF=1215.741,平均影响因子IF=2.00/篇,SCI总引用次数2191。影响因子IF≥3.0的SCI论文162篇,影响因子IF≥2.0的SCI论文305篇。
实验室在国际标准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参加国际互联网工程标准组织(IETF)并主持制订了光网络性能度量的国际标准(RFC5814),引领了国际光网络性能研究领域的标准化进展。
实验室依托于通信与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等三个一级学科,并与计算机应用、医学等结合,知识结构合理,有利于组织基础研究、重大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7名,其中教授33名(含教授级高工),副教授17名(含高级工程师),讲师7名(含工程师)。另有双聘院士1名。其中3人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863专家组/总体组组长2人,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0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84%的固定人员具有博士学历,学历层次高。45岁以下人员占68%,年龄结构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