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博士学位答辩公示

各位老师好!

 

电子系博士生高娜(指导老师:张文军教授)学位论文通过通讯评议,将于2022225日(周五)举行答辩,具体信息如下:

答辩人:高娜

指导老师:张文军教授

答辩时间:2022225日(周五)13:00

答辩地点:电信学院5-406

 

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席:夏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徐友云,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委员:宫良,研究员,国家广电总局广电规划研究院

委员:何大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陈智勇,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秘书:支琤,上海交通大学

 

【论文题目】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设计和译码算法研究

【论文摘要】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因为其性能逼近香农限、适合硬件实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演进,其对传输效率、性能和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结构化LDPC码等支持高吞吐和高性能传输的技术纷纷涌现,而这些新技术对LDPC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交织多址接入(IDMA)作为一种NOMA技术,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现有系统中的LDPC码未考虑IDMA的迭代解码模型,在应用于IDMA时性能较差。目前已有文献为固定用户数量(静态)的IDMA设计专属的LDPC码,可以带来性能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专属LDPC码不兼容现有系统,需改变现有LDPC编译码器架构,复杂度高;2)静态LDPC码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变化(动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能损失,实用性差。因此,为动、静态IDMA系统,探索兼容现有系统且性能逼近系统容量的LDPC码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用的结构化LDPC码因为其描述简单、适合硬件实现及逼近香农限的性能而应用广泛。但是,传统最小和(MS)系列译码算法应用于结构化LDPC码时,其性能与香农限仍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高性能的结构化LDPC码译码算法值得研究。本文围绕着IDMA系统中LDPC码方案设计和结构化LDPC码译码算法两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在兼顾复杂度的同时,提升LDPC码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方面,针对IDMA系统中现有专属LDPC码的兼容性差、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通过截短现有系统中的LDPC码,以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和性能。所谓截短,即预选并删除现有LDPC校验矩阵中的信息列。首先,我们将原型图架构引入传统IDMA性能分析算法中的LDPC译码模块, 以解决传统算法不能区分各个列对于系统性能重要性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优先删除预测性能最优的列集合(HEP的截短算法,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截短LDPC码。我们发现删除列列度较大的特性,与传统特性完全相反。然后,我们利用该特性,提出优先删除列度最大的列集合”的截短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少删除列的选取空间降低复杂度,并取得与HEP算法相似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截短方案在兼容现有系统的同时,性能逼近系统容量,优于非截短方案和传统截短方案。

 

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态LDPC码在动态IDMA系统中存在的性能损失问题,本文受删除列列度较大的启发,发现并利用“IDMA系统中校验矩阵更为稀疏的特性,提出了兼容现有系统、码率恒定且适应不同用户数量的掩码方案,从而获得逼近系统容量的性能。所谓掩码,即预选并删除现有LDPC校验矩阵中的边集合。首先,我们使用原型图架构,分析IDMA系统中各个模块的信息传输,以精确地区分LDPC原型图中各个边对于系统性能的重要性。基于此,我们提出迭代的边选择算法,为不同的用户数量预选独立的掩盖边集合,以获得性能优异的独立方案。然后,我们利用独立掩盖边集合的嵌套性质,提出嵌套的掩码方案及嵌套的边选择算法。嵌套掩码方案中针对不同用户数量设计的掩盖边集合来自同一母码,且具备包含关系,与独立方案性能相近且复杂度更低。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场景,所提掩码方案可以获得逼近系统容量的性能;在静态场景,该掩码方案也可以获得与文献中为固定用户数量设计的专属LDPC码相似的性能,且兼容性更好。

 

另一方面,针对传统MS系列译码算法应用于结构化LDPC 码所存在的性能损失问题,本文结合结构化LDPC码的特性,提出基于因子架构的MS译码算法,以提升译码性能。首先,我们理论分析发现MS算法的简化操作忽略了结构化LDPC码中不同类型边的差异化译码特性,而传统基于单边架构的译码因子也因未考虑该差异化特性,造成性能损失。然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多边因子架构引入传统基于单边因子架构的MS算法以改善其译码性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多边因子架构的性能分析算法,以优化所提算法中的多边缩放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译码算法在兼顾低复杂度的同时获得了性能的提升,优于传统MS系列算法。

 

综上,本文研究的IDMA系统中LDPC码方案设计及结构化LDPC码译码算法,兼顾了高性能与低复杂度,为应对极致性能和低功耗的通信需求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本文创新性地探索兼容现有系统、适应不同用户数量的高性能IDMA码字方案,为今后通信技术的演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